close
原標題:高中是個把人分類的機器
高中到底是幹什麼用的?我們是不是必須拼盡全力,隻為通過高考那座獨木橋?直觀的答案是高中是用來傳授高中知識的地方——但這個答案是錯的。
高中所學的大部分知識對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並無用處,高中的最根本目的並不是傳授知識和培養人,而是把人分類。從高中畢業出來,一部分學生將進入著名大學,他們日後很可能有機會獲得一份高薪而體面的工作。一部分學生隻能進入普通大學,而另一部分學生則上不瞭大學。我們每時每刻都在被社會挑選,但高中這一次可能是最重要的。
市場中,哪怕是“誰來瞭都能幹”的工作,企業也不希望“讓誰都來幹”,需要專業技能的工作就更是如此。這就需要用一些門檻把一部分人擋在外面,學歷就是最好的門檻。
名校是一種稀缺資源。想進入名校的學生比招生名額多,高考競爭就一定激烈。不過,高考壓力是否一定阻礙創新呢?不一定。
韓國的高考競爭比中國更激烈,首爾大學、高麗大學和延世大學是韓國三所最好的大學,錄取隻看考試分數,體育、文藝、傢庭背景都沒用。韓國所有大公司高管都來自這三所大學,CEO之間常常是校友關系。上與不上這三所大學,未來工資水平有天壤之別。韓國高中生的學習時間並不比中國的少,他們要在學校待一整天,晚上還要去上私立的補習班,學校也用一系列指標評價老師提升學生成績的能力。
可是韓國的創新能力似乎都沒被高考的軍備競賽所影響,它是亞洲科技創新最強的國傢之一。不但如此,這麼強大的考試文化之下,韓國居然培養出瞭比中國更多的優秀足球運動員,他們甚至在電影電視劇和音樂方面也比中國強,這是為什麼呢?
如果查看歷史記錄,一個國傢的教育水平其實是在這個國傢的經濟騰飛以後才起來的。韓國在1960年代識字率比阿根廷低很多,人均收入隻有其五分之一,而現在韓國人均收入是阿根廷的3倍。
也許不是教育水平決定經濟增長,而是經濟增長瞭以後,社會上有瞭更多高薪職位,人們為瞭能得到這些職位才對教育產生更大需求。
韓國完成瞭產業升級,它給年輕人提供瞭大量高水平工作,年輕人自然就會為得到這些工作而努力。他們可以在大學學到很多跟工作相關的東西,甚至可能大學也教不出什麼有用知識,他們更多的是在工作實踐中學習——前提是他們首先得能進入一個好大學。至於學生在高中這幾年是否花瞭太多時間準備考試,可能對國傢經濟真沒什麼大影響。
眾所周知,有名校學歷可以大幅提高一個人畢業後甚至是一生的收入水平。一個能考上名校的學生必定是非常聰明的,那麼他未來的高收入,到底是因為他聰明而獲得的呢,還是因為他上過名校而獲得的?
有兩個美國經濟學傢考查瞭將近兩萬名高校畢業生在畢業10年到20年的收入情況,得出結論:很明顯名校畢業生比普通學校畢業生收入更高。
這個研究的有意思之處在於它也考查瞭那些有本事上名校但最終去瞭普通大學的人,發現他們後來的收入是一樣的,也就是說,隻要這個學生有很好的SAT成績,哪怕因為其他原因被名校拒絕瞭,他最終的收入還是跟去瞭名校的學生一樣好。
那麼,對聰明學生來說,上不上名校並不重要。這可能是因為社會足夠復雜,而市場足夠有效,以至於一次沒被選中也無所謂。
但我們有理由懷疑學生的傢庭因素在這裡起到瞭很大作用,因為這個有點出乎意料的結論對低收入傢庭的孩子不好使。這個研究發現低收入傢庭的孩子上不上名校對個人影響巨大,可以說第一步走錯以後想出頭就很難瞭。那麼低收入傢庭的孩子到底差在哪兒呢?可能與社交能力、找工作時來自傢庭的直接幫助、綜合素質、想象力等因素有關。有條件的傢庭根本不會讓孩子一門心思考試,他們會想辦法培養孩子的綜合素質,這樣的孩子將來明顯會有更多機會。
但想象力是個很奢侈的追求,如果你的競爭壓力不大,甚至上哪個大學找個什麼工作將來收入都差不多,你一定有閑情逸致搞想象力。如果面臨考不上名校未來收入就必然不行的局面,你最好還是先考上再想象吧。
策 劃 |台中二手廚具買賣 白水
責任編輯 | 聽雨
排版編輯 | 暖竹
來 源丨《青年文摘·彩版》,摘自《中國青年報》
教育新資訊,每天最新鮮傳遞給您
如有任何問題可後臺回復:高考
責任編輯:
聲明:本文由入駐搜狐號的作者撰寫,除搜狐官方賬號外台中二手冰櫃回收,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場。 閱讀 () 大學
韓國
名校台中二手餐飲設備估價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